沈帥青:捱義氣更要捱打 醫護怎保安全?

City

發布時間: 2019/01/30 00:10

分享:

分享:

作者Facebook專頁

廣華醫院急症室昨有護士被大媽襲擊,外地醫護被襲風險實非罕見,但本港網民擔心是否內地「醫鬧」隨新移民日多而流入本港。本港醫護人身安全應受足夠保障,莫更添爆煲壓力。

一名操內地口音的41歲女子在昨凌晨3時半,攜幼兒至廣華醫院就喉嚨痛求醫,一度大吵大鬧要求醫生優先替兒子就醫,被護士勸阻後將護士推跌在地上,傷及其手部。駐院警員隨即將她制服,並以涉嫌襲擊將她拘捕。

據《醫院管理局附例》,在醫院範圍內使用可能令人厭惡或煩擾的言語、或作出不雅或影響秩序的行為,皆屬違法,最嚴重可被罰款2,000元及監禁一個月。然而,醫管局統計顯示,單是2013年就有481宗暴力事故,主要為身體襲擊如拳打、腳踢及口咬。襲擊醫護人員更呈上升趨勢,2009年共有404宗個案,4年後增幅近2成。

從事醫療行業,需有準備面臨較高受襲風險,世衞估計全球8%至38%的醫護人員曾遭身體暴力,美國勞工部亦發現當地8成護士曾在工作期間遭到襲擊,更指出醫護人員被襲擊的機率是私企員工的4倍。美國醫學協會在2015年宣布,就醫護人員受襲現象作專門研究,並訓練他們化解衝突場面。

白衣天使緣何會遭拳腳相向?美國研究顯示,患者及家屬面臨龐大壓力,衝突一觸即發,本港職安局亦指不少襲擊護士的患者有酗酒或吸毒等問題。惟是次護士襲擊案發生後,不少網民質疑肇事大媽的行為是中國內地常見的醫鬧,擔心此文化已進軍本土。

所謂醫鬧,即以不同方式干擾醫院正常運作,包括襲擊醫生或限制其人身自由、打砸醫院設施、甚至在醫院門前擺設靈堂。此或出於中國獨特國情,英國醫學期刊《刺針》解釋,中國醫療體制有多種問題,令醫患關係惡劣及互不信任,更令醫鬧變成一種維權方式。不過,亦有不良分子專門以此方式敲詐醫院,因醫院多半選擇息事寧人。

網民憂慮或非空穴來風,本港時下每日引入150個內地單程證,有關政策在社會上惹來不少爭議,文化衝突正是一大焦點,他們會否未適應本港醫療文化下,將內地一套應付本地醫護?隨愈多新移民使用公營醫療服務,政府或更須考慮協助他們融入本地文化,尊重醫護人員。

實際上,即使是次事件與醫鬧無關,本地醫患關係惡化亦值得警惕。本地醫療人手不足,令醫護人員工作壓力過大,導致過去發生一系列醫療事故。要挽回公眾對醫療體制的信心,長遠須更着緊增加人手。

醫護人員受襲,一宗都嫌多,因不滿或其他緣故而動輒動手的做法更不可縱容。政府與本地醫療界應認真面對醫護受襲,設法更好地保障前綫醫護人員人身安全。

各地醫護人員受襲狀況及對策

  • 中國:英國醫學期刊《刺針》指出,內地逾73%的專科醫院曾遭「醫鬧」。中國政府前年將醫鬧行為納入社會信用體系黑名單,醫鬧者未來工作及生活將受影響
  • 印度:印度醫學會發現當地75%的醫生曾面臨言語或身體暴力。當地政府前年承諾,在全國公立醫院增派1,100至1,200名警員駐守
  • 美國: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,當地所有非致命工傷受害者中,醫護人員佔多達7成,當地公立醫院時下為員工提供緩解衝突的訓練

撰文 : 沈帥青